炎炎夏日,很多人躲在「空調房」貪涼氣。

殊不知,本該出汗的季節,切忌讓身體受寒氣。

感冒、關節炎都會找上來,慢性病的發病率也是成倍增長!

盛夏時節,要順應自然,多出汗,才是最好的養生。

出汗,有7大好處,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。

01降 溫

汗腺,是人體的「天然空調器」。

《黃帝內經》講:「先夏至日者,為病溫;

後夏至日者,為病暑。

暑當與汗皆出,勿止。」

人是恆溫動物,可四季卻有溫度變化。

為了適應環境,維持體溫最重要的方法,就是出汗。

現在的人,夏天不出汗,也不見陽光。

整天呆在空調房裡,越來越不耐熱。

體內的熱氣散不出來,人就容易中暑。

一旦遭遇酷暑,根本扛不住高溫。

經常運動、主動出汗的人,對酷熱的耐受力更強。

02排 毒

人體的排毒途徑,主要有三個:

大便、小便、出汗。

主動出汗,能加快人體的體液迴圈和代謝過程。

將體內堆積的乳酸、尿素、氨等毒素排出。

在汗液中,可以檢測到與尿液中濃度相當的重金屬成分。

德國學者研究發現,馬拉松運動員幾乎不會得癌症。

他們透過出汗,排除了身體中的鉛、鎘、鈷、鎳等重金屬元素。

長期不出汗,無異於廢棄了這條重要的排毒通道。

破壞體內的免疫功能,並加重人體重要排毒器官——肝腎的負擔。

導致新陳代謝失常、氣血不暢、經絡不通等。

03養 顏

《黃帝內經》講腠理髮洩,「汗出溱溱,是謂津」。

汗水,是人體分泌的津液,是天然的護膚品。

適當出汗,對面板有潤澤作用,可以美容養顏。

再昂貴的護膚品,也達不到同等效果。

如果汗腺失去排汗功能,區域性的面板也會營養不良。

例如偏癱患者,可見面板不澤,汗毛又細又脆。

這叫「汗出偏沮(阻塞),使人偏枯」。

04祛 溼
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陽加於陰謂之汗。」

人體內的溼氣,被外界的熱氣一蒸,就會化為汗水,排出體外。

中醫理論認為,經過了秋天的涼、冬天的寒、春天的潮。

人體內陽氣已經被壓制了大半年,日積月累了很多寒氣、溼氣。

夏天,其實是祛溼排毒的最好機會。

藉助天時,透過適當的運動,科學合理地出汗。

開啟體內微迴圈,就能夠祛除體內累積的寒毒與溼毒。

05減 肥

透過運動,脂肪會發生一系列氧化反應。

產生的能量、二氧化碳和水,被身體利用。

最後透過呼吸、汗液和尿液,排出體外。

夏天科學排汗,減肥效果是平時的好幾倍。

06助 消 化

很多人夏天沒食慾、不消化,與出汗少有關。

夏天不出汗,氣血運行就會變慢。

一則,影響消化,導致人吃不香。

再則,影響神經活動,晚上睡不香。

出汗會加快整個身體的代謝,有助腸道蠕動,改善消化。

特別是對於便秘的人,運動出汗,對緩解便秘也有很大的幫助。

07治 感 冒

《黃帝內經》記載:「夏暑汗不出者,秋成風瘧。」

夏天貪涼不出汗,秋天就容易受風感冒。

內有火、外受風,熱毒不出、寒氣入體,會導致寒戰高熱。

中醫治感冒,就是在不損傷人體陽氣和陰血的前提下發汗。

使侵襲人體的邪氣從汗孔而出,這叫「體若燔炭,汗出而散」。

即使發燒熱得跟火炭一樣,一出汗就能退熱,稍加調養感冒就治癒了。

參考資料

  • 關於流汗益處的深入探討:主動流汗的科學實證與養生智慧
  • 《黃帝內經》養生實務指南(遠流出版社)
  • 國際運動醫學期刊:排汗與重金屬代謝研究報告
  •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:夏日運動指引手冊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